春节的日记模板锦集10篇
一天的时间即将结束了,一定有不少感想,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。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日记10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春节的日记 篇1每家每户的春节大多一样,但是也有不一样的。接下来我和你说一下我家乡的春节是怎样的吧!
春节第一项:发红包。
发红包自然是很开心的事情,最开心的是红包刚到手那一瞬间,那是最最最最开心的事情啦。那时我会拿个小本子记着谁,谁,谁给了我多少钱,再把钱夹在那个本子里,在藏到一个隐蔽的地方,是为了不让妈妈找到。哎!钱还是被妈妈找到了,但是她们大人总说:“帮你存起来,以后读书要用钱。”我是相信我妈妈的,但是我的开心指数从五颗星一下子就降到了一颗星。
春节第二项:走访,拜年。
拜年也是春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项。每天一户,走到屋中,大人们聊起天来,而小孩子们要不然玩鞭炮,要不然也聊一聊自己学校里的事。中午或晚上总会有大鱼大肉,在饭桌上,小孩子们听着大人们的谈话,而大人们谈的也挺开心的。到了晚上吃完饭后也该说再见了。
每次过年,我都不禁地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中的一句诗: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
春节的日记 篇2寓意着跨过困难,迎接顺意的过桥仪式开始了。第一个走过的是村长,年迈的他看上去垂老无力,走起路来却精神抖擞,一点儿也不比年轻人逊色。村长走过去了,接着一个又一个,整齐有序地走到了对岸。
风吹得呼呼响看着眼前摇晃不停的桥,薄薄的桥板,汹涌流淌的河水,我本还是信心满满,一下子整个心都凉了一截。我慢慢地试着把脚伸出去一些,刚碰到桥面,又警惕的缩回来。这时,过了对岸的母亲向我挥了挥手,大声说:“快点过来,别耽误着时间了。
我又何尝不是想快一些过去,但自信总拼不过内心的害怕。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,我终于迈出了第一步,步步走过去,刚到桥中间,桥被风吹得更厉害,我紧紧的抓住桥旁的扶绳,生怕抓不紧就会掉下去了。等风渐渐停下来,我便快步跑过桥,终于到了对岸,心里一边想着:真吓人啊,差点儿就掉下去了!一边也鼓励着对面的其它跟我一样害怕不敢过来的小孩。
“不用怕,过来吧,其实很快就过去了的。”我也挥动着双手,用手指做出加油的姿势。渐渐地,他们也过来了。“这是谁家的小孩,还不快看紧。”突然,一句惊慌的话刺激了大家双眼,纷纷往说话的妇女所指的方向望去,啊,一个还不会走的小孩在桥上爬着,吊桥还在摇动中,小孩也许是因为贪玩才爬上去的,但现在被吓得哭了。
呜呜的哭啼声在我们耳边回荡,大人们赶紧向对面跑过去,谁也不敢走快,怕吊桥经受不起压力倒下,孩子来回的爬着,“噗通”一下掉进了水里。一些大人也慌了,揣急的河水依旧流淌着,没人去救孩子。我向四周观望,看见一个人脱掉衣服就往水里跳,这时,又听见一个声音,“快救救我的孩子”一个妇女着急地向这里跑来……
等孩子救上来后,大家才发现,原来这个英勇的人竟是年迈的村长,妇女是因为去上个厕所,所以才没有照顾好。为了感谢村长,妇女在自家做了些菜,招呼大家。
虚惊一场过后,终于可以开开心心地过一个春节了。在盛宴上,几乎全村的人都带上了自己的一些食品,欢喜地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……
叮叮叮,钟声再次在耳边回响,只是这次,我听到了钟声里的幸福随风飘起萦绕在每个人的脸上……
春节的日记 篇3春节到了,到处都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息。大人小孩穿上了新装,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,人人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,见面无论认识不认识的都爱打个招呼。
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,大家都赶着去亲戚家拜年。送礼。祝贺。我们家也不例外。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就出门了,我们急急忙忙地去超市采购年货,还要买足够的零食满足那儿的小孩子。我们拿着大包小包坐上了的士车,车里都被我们买的东西装的满满的。外婆则去菜市场去挑选一些孩子大人都喜欢吃的菜,在家里接待客人。
我和父母到了亲戚家门开,轻轻地敲了2下门,我心里特别期待着开门的人。我想,开门之后大家说的第一句话肯定是“新年快乐,万事如意!”我进去进去有礼貌地打了几声招呼,拜了年后,也只能无聊地看电视,或者和一些亲戚家的小朋友一起去买一些小型的鞭炮去“恶作剧”而大人们到了亲戚家以后不是聊天,就是打牌,根本没空管我们。我们也就可以“为所欲为”了。
我们中午吃过饭后,大人们还是只顾着打牌,我们几个兄弟就可以一起相约到外面尽情地玩耍。
夜幕徐徐降临,星斗渐渐露脸了。我们早早地回到了亲戚家,准备最重要的年夜饭。大人们还在打牌,只听见几声吆喝:“开饭拉!”大人们听见了,赶忙收拾牌桌。收拾完以后,就笑嘻嘻地对我们说:“今年的压岁钱还没给呢!”边说边从兜里掏出一张红色的大票子给我。我们赶紧说谢谢!虽然脸上没有表情,可是心里却乐滋滋的。一家人团圆在同一个屋子,有什么比这个还要幸福快乐呢?
天空整个黑了,要是以往的话人们可能都赶着回家去了,可是今天,人们不仅不回家去,而且个个都往大桥那边纷纷去买鞭炮了。走着走着,人们不对劲啊,平时爱凑热闹的月亮跑到哪儿去了呢?原来,月亮也忙着回家过年去了。今年不知怎么的,大桥居然有警察在守卫,不允许人们购买鞭炮。这怎么行呢?过年不买鞭炮怎么行呢?但是不用怕,人们也发动头脑,过桥的时候走着去,等买好鞭炮后在坐车过桥,警察们要检查车子,我们就把鞭炮 藏在车座底下,他们也就找不到了。我和爸爸妈妈到人民广场的边上去,因为那里放鞭炮的人实在太多了,所以我们根本不敢靠近。我们观看着绚烂的烟花,不时地抬头一看,天空被烟花装饰的五彩缤纷,好看极了!
我们买了1千响的鞭炮,然后到十一点半的时候,迅速回到家中,等待着十二点的来临。
“砰……”时钟响了起来,我们的心也响了起来。爸爸拿着打火机轻轻地点燃了导火线,快速地跑了回来,我们全家人一齐在门口皱着耳朵,紧闭着眼睛。这震耳欲聋的响声还是响到了我们的心窝里。我们点完后,邻居家也已经不知不觉放完了,我们把门打得更开了,为的是让鞭炮的浓烟充满整个屋子,为全家人带来好运! 接着,我们就打开了电视机,静静地等待春节晚会的到来……
春节的日记 篇4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伴随着一声声炮响,新的一年开始了,我便禁不住吟诵这一首诗。
过年了,家家户户热闹非凡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气,欢乐的笑容让寒冷的冬天温暖了许多。在过年的这几天,我们都十分的忙碌着准备年夜饭、贴春联、放炮、收压岁钱、熬夜等许多有趣的事情。
中午一家人团坐在桌子上,一边吃饭一边高谈笑论,说着一年里发生的事,电视里还播着春节联欢会,我们向长辈敬献我们的祝福,愿他们来年一帆风顺。长辈们也同时希望我们祝愿我们好好学习,取 ……此处隐藏1892个字……,芝麻糖乌黑发亮,在锅里加热着,愈来愈香。
“快快,搅一下,糊喽!”外婆盯着我,手里的面也不停和,很小就开始掌厨的她和面时永远是那么有力道,这是我和妈妈都羡慕不已的,为什么那面团在我们手里就一点都不听话呢?!面团白白的,光溜溜的,很可爱。我拿起铲子,卖力地搅啊搅,想着又能吃到幸福的糖三角,口水就流了下来。看着我的样子,外婆立马急了,冲过来:“哪有这么搅拌的!这样使劲搅拌会使糊糊变稀,就不好吃了!”皱皱又有肉的大手抢过木铲,十分有技巧地搅拌着糊糊,把火熄灭了:“这么大了,还不会做菜,将来怎么办哦!”我笑着说:“不是有你嘛!嘿嘿!”
面和完发酵好后,她便把行头都搬到阳光明媚的院子里去,我搬一张小板凳一同出去,晒晒太阳杀杀菌。
阳光下,一老一小。老的正娴熟地包着糖三角,小的就这么坐着,盯着,看着。不时偷几口芝麻糖糊糊吃,又一不小心滴在了衣服上,留下了灰色的一块斑。
农历十二月二十九 天气:晴
很早起床,亲戚在县中心的步行街上开了一家服装店,我就去那里,找些乐子。坐在电频车上,寒风扑面,心里却是说不出的兴奋。
大街小巷,年味甚浓,到处贴着红对联儿,挂着红灯笼,大喇叭里都在放 “新年到,新年到”的节日歌曲,超市拉起了红色的条幅,好多服装店大减价,惹了好多年轻人在店里逛。街头响起了“鸭头,鸭脖子”的声音,那是食品小贩们骑着三轮车在街上叫卖。
到了服装店,大人们立即贴上了红对联,又倒挂“福”字。小时候我总很好奇,为什么会把福倒着挂呢?后来,有人告诉我,是取“倒”和“到”的谐音,我们说的“福倒了”,听起来就是充满喜气的祝福“福到了”,如此一来,所有人都把“福”倒着贴了,求吉利,求喜庆。
我和小我两岁的表弟去买糖葫芦,说是“糖葫芦”,其实除了山楂,小贩还会串起樱桃小番茄、草莓、香蕉、桔子之类的水果,裹上糖衣卖。还总起些好听的名字,像一串上红色的水果多了,就叫“红红火火”,桔子多了,就叫“大吉大利”。我和表弟都爱吃一元一串的那种,一个一个小小的棕色的“沙小豆”,也叫“山药豆”,虽然卖相并不吸引人,但吃上去甜甜的,口感糯糥的,又比一般糖葫芦便宜好多,自然得到我们的青睐。
握着一大把串好的“沙小豆”,在街上走着,不觉被那喜气洋洋的气氛所感染。
羽绒服的卖场的大广播声音最闹,闹就闹吧,这才是过节嘛!到处都是喜庆的红,街上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季露出高兴、满足的微笑。超市卖场里,几乎什么都与“过年”挂上了边,平日里听着就觉得有些过时的过年曲,现在听上去竟那么有味道。
农历大年三十 天气:晴
从早上开始,外公外婆就一直在忙,外公动手能力很强,家里所有贴春联,贴福字全他包了,而且还把院子里的一颗银杏树用圣诞灯装扮起来。老爸在院子里看书,本也想帮忙的,但却插不上手,只好在背后提醒哪里贴歪了或是在涂浆糨糊时搭把手。外婆一直在厨房里,为年 夜 饭做着准备。妈妈也想帮忙的,可她一动柴米油盐奶奶就总一蹦三尺高,只好在院子里择择菜。
忙忙碌碌,大上午就这么过去了。
下午时分,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,不时传来爆炒油炸的声音,散发出诱人的香味。我这个“吃货一号”怎能按捺住?可外婆说忙,左挡右挡就是不让进。怎么办?!我心生一计,打着“尝一下好不好吃”的名号进入厨房,拿上几块炸藕饼,用手捏着吃,又脆又香又烫,使人迫不及待地一口吞下,但总烫着嘴,不敢大口吃,只好一丁点一丁点的小心地咬。我那滑稽的样子,总能把满身是汗的外婆逗乐。就这样,进进出出好几次,每次都捧着或是叼着令人垂涎的小食喜滋滋地出来,其实啊,外婆的手艺完全不用“尝”,因为当你吃了第一口的时候,就忍不住吃第二口、第三口,最后就变成了大快朵颐。
年 夜 饭就更不用说了,水煮饺子、煎饺、糖三角、油炸藕饼、鱼丸汤、红烧肉、白菜烧牛肉、辣 凉 粉、红烧鱼,还有一大堆平时很少吃到的佳肴,一桌子菜,色香味俱全,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,这些美味的家乡菜,色香味俱全,令人垂涎欲滴。
享受完味觉盛宴,外婆照旧上了一锅“棒虚卓”,这是方言,其是就是玉米粥,外婆说,这是粗粮,是健康食品,能清火消食。在大餐后,这玉米粥的味道全然无法与之前的菜肴媲美的,但那单纯的自然之味却久久驻足于舌尖,使人流连。
傍晚早已结束,但大人们高兴地喝酒聊天,还是没个够。外婆说,要赶紧收拾一下,敲钟后就不能扔垃圾了。于是她又忙开了,果皮、果壳以及其他垃圾都被收集到一个很大的垃圾袋里,被早早的扔掉了。我们这一辈早已经洗漱完毕,等待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了。
等待总是漫长的,于是外公带着我和表弟在院子里放烟花,白天装扮好的银杏树现在已是五彩斑斓,霓虹闪烁。地上五光十色的银杏树和天上远处绽放的烟花,让人觉得恍如梦境。热闹的今夜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。我们点燃了“仙女棒”,金色的、银色的烟花就动人地在我们指尖绽放,挥动“仙女棒”,便会出现长长的“尾巴”,我们在空中写下祝福与愿望,划出一道又一道美丽的线条,那些灿烂的光映照在我们脸上,我们的脸也是灿烂的了。
终于,等到了我们期待已久的春晚,坐在电视机前,收看央视主持人们的开场轮番大拜年,心里满是温暖。接下来奇幻的魔术、动听的歌曲、搞笑的相声小品都使我们拍案叫绝。
看着精彩纷呈的春晚,不觉已经接近凌晨,但今夜没人要求我们早点睡觉,因为除夕守岁也是春节不可忽略的古老习俗。吃玩美味的夜宵,跟着主持人一起倒数,5,4,3,2,1!
霎时,窗外的烟花、鞭炮声齐声响起,不绝于耳。
“姐,新年好!”身旁的表弟送上了第一份新年祝福。“新年好!”我笑着,也送出了新年的第一份祝福。
农历大年初一 天气:晴
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,又长大了一岁的我,心中是无限的兴奋与激动,而手中已经攥着好几个大红包了。
院子里,劈啪作响的鞭炮辞旧迎新,宣告着新一年的到来。我们互相说着吉祥的祝福语,希望今年风调雨顺,幸福安康。
长辈们总会在有意无意中摔碎几个盘碟,一边念“碎碎(岁岁)平安”,一边收拾着散落的碎片,将它们打包,收好,一直到大年初五才能扔垃圾,因为那是“财气”,要到初五财神到的时候才能扔掉。
远处,好多地方都放起了烟火,一朵接着一朵,点亮了天空,成为了一颗颗耀眼的明星。
兴奋中,我陪着大人们笑着聊着一直到天放亮,竟没有丝毫睡意。
外婆动员我们扫扫地,因为天亮后就有很多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登门问候拜年了。拿来扫帚簸箕的同时,不忘叮嘱:“记得要从外往里扫啊!”这是要“聚财”,不能把自家的财气往外扫。
……
一岁又一岁,一年又一年。
春天要到了,四季之后,又是一年。
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,总会怀念平房里那浓浓的年味;怀念香醇浓郁的芝麻糖糊;怀念“鸭头,鸭脖子”的声声叫卖;怀念又香又糯的“沙小豆”; 怀念贴福字、摸糨糊的欢乐时光;怀念清淡爽口的“棒虚卓”;怀念灿烂美丽的仙女棒:怀念左邻右舍热情的问候和真诚的笑脸……
写下日记,就因爱上过大年。
文档为doc格式
最新推荐